1951年2月11日晚,邓华指挥志愿军39、40、42、66四个军共计九个师10万人联合金雄指挥的人民军2、3、5军团进攻横城。我军四倍兵力向横城联合国军发起反击,志愿军激战两天一夜共计35个小时以伤亡4100人为代价,共歼灭联合国军12000余人。
横城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役俘虏敌军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如此漂亮的一场反击战,一场连美军名将李奇微晚年都不愿谈及的战役,为什么会成为邓华上将后悔一辈子的战役呢?
邓韩争执
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在志愿军总部的彭德怀迟迟下不了决定,邓华和韩先楚对于先打哪里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意见分歧,双方一时争执不下。
邓华建议先打横城。砥平里作战工事构筑完善,美军第23团兵力集中、战斗力强,难以分割歼灭。如果我军无法快速结束战斗(1-2昼夜),利川和原州联合国军驰援,在天上地下毫无优势的志愿军则陷入极大的被动作战中,损失可能会很惨重。横城的驻守兵力在数量上胜过砥平里,但是在质量上则远比美军第23团弱。我部快打快撤,快速歼灭横城以北的韩军第五和第八师。
展开剩余84%对于邓华之分析,韩先楚并不反对,但是在战略角度,韩先楚认为应当先打砥平里。砥平里紧紧靠近美军西线主力,若志愿军拿下砥平里,马上可以往骊州一带进攻。若拿下骊州,我军可直接威胁美军后方,美军必然要考量后撤,到时整个战局对我方都很有利。
邓韩两人分析都有道理,彭德怀心中再三思量,志愿军已经连续进行三次战役没有得到任何的休整和补给。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指挥下对我军东西两线阵地发动“磁性战术”“火海战术”,主力集中进攻西线,志愿军38军、50军防守压力太大。彭德怀随即下令:
先打横城,由邓华根据情况统筹部署。韩先楚指挥38、50军在西线组织防御,阻止联合国军西进攻势!
1951年2月10日,志愿军第40、66、42、39四个军共计九个师十万余人全部集结待命,次日发动全面进攻、
极限穿插,分割包围
朝鲜多是山地丛林,邓华在战术上采取分层包围、迂回包围、分割包围。邓华命令42军125师行进至横城西南方向的介田里、回岩峰,拦截横城南朝鲜第8师,阻截第8师同指挥部联系,待66军196、占领阳地村、新村后形成最外层大包围;42军124师在快速攻占上物安里后,马上行进至鹰峰一带同66军198师对南朝鲜军第8师实施分割;39军117师进攻上下加云,挺进至鹤谷里、夏日地区同穿插敌后的118师一同斩断南朝鲜军第8师撤退之路,并对之实施歼灭。
邓华对横城联合国军层层包围,用绝对力量对横城之敌包了饺子,争取最大化、最稳妥歼敌。
2月11日下午五点,一阵火力急袭后,横城反击战正式打响。40军118师师长邓岳大胆指挥,一反穿插惯例,命令麾下主力团352团整个团对25公里外的南朝鲜军第8师21团实施穿插,彻底封死21团撤退之路。直到战斗结束,脱离主力部队,深入敌后的352团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352团歼灭美军第二师一个装甲营,美军死伤惨重,丢下武器装备狼狈溃逃。志愿军里三层外三层分割包围,美军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我们是不宜于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样的军队作战的。我们在军校时曾熟读从拿破仑到希特勒的兵法,但是从来没有学过志愿军这样的战略战术。我们太重视武器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吃败仗的缘故。”
这是来自一名被352团俘虏的美军的评价。
激战整整一夜,南朝鲜第8师在志愿军层层包围下死伤惨重。美军出动飞机掩护南朝鲜军溃兵及美第二师撤退,等待联合国军的是来自志愿军39军117师战士们的火力全开!
“三最”记录
一群一群如潮水般的美韩联军在空军的掩护下艰难撤退,殊不知117师已构筑工事等候多时了!两军照面,火力全开。美韩联军面对117师,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疯狂且不要命的向117师阵地发动死亡冲锋,10余架美军飞机一波又一波的不间断的对117师鹤谷里、夏日一带阵地狂轰滥炸,阵地都被削平了。
面对美军的轰炸,源源不断的溃兵冲击,志愿军117师损失惨重,351团4连战斗至只剩三个人(指导员、通信员、炊事员);5连连长干部都在战斗中牺牲,吹号员顶替指挥,牢牢守住阵地,直到战斗结束。
横城一战,志愿军39军117师共歼敌3350人,俘虏2500人(俘虏美军800人),缴获汽车坦克200余辆,火炮100余门,连创三大记录。一次战斗俘虏美军最多;一个师缴获最多,歼敌最多。
横城战役志愿军激战35个小时伤亡4100人歼灭联合国军12000人。这是一场毋庸置疑,中美双方都认可的成功仗,漂亮仗。战后李奇微都难以否认美军的失败:
“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国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在各方都认可的情况下,邓华晚年却懊悔不已,将这一判断定为自己一生中的决策失误之一:
“要是执行韩先楚的建议先打砥平里就好了。横城战役虽然歼敌数量很多,但是容易,打得不是要命的位置,砥平里虽小,虽然难打,但打的是七寸,打的是要害。”
这是为什么呢?
横城一役,是志愿军打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反击战,但是也给了美军充足的准备时间。
砥平里,位处于横城以西,南汉江以北。
横城战役刚刚结束,志司研判砥平里敌军最多不超4个营,命令39、40、42军六个团马上对砥平里发动进攻,乘胜追击,邓华指挥作战。让大家想不到的是,砥平里守军远远不止4个营2000多号人,而是有着高达6000多人的联合国军(美军第二师23团、美军105毫米榴弹炮兵营、155毫米榴弹炮兵连、高射炮连、坦克中队以及法国营)。
1951年2月13日夜,志愿军六个团万余人以及三个炮兵连对砥平里发动进攻,激战一夜不见成效。次日清晨志愿军从39军115师抽调两个团加入战斗,激战一天进一步压缩联合国军防御圈,歼敌少许,但并未有效撼动。次日美军飞机对我志愿军轰炸扫射,美骑兵第一师第五、第八团、南朝鲜军第六师、英军第二十七旅从骊州、利川、文幕里、梨浦里分兵多路企图支援,被志愿军116师346团中途拦截,联合国军没有丝毫撤退意向。
在砥平里战役刚刚打响时,美军曾提议撤退,最后被李奇微驳回,要求下令死守:
我们绝不能撤退,一旦撤退西线主力将完全暴露的志愿军眼中,攻势将荡然无存。
14日晚,邓华集结六个团对砥平里再次发动进攻,将联合国军压缩在两平方公里的防御圈中,志愿军激战一下重创美第二师23团,但仍未拿下砥平里。15日,美军出动百余架飞机,坦克三十余辆掩护步兵驰援砥平里。负责拦截美军支援部队的志愿军116师、126师在重创美步兵后,被美坦克突围同砥平里军队汇合。15日,邓华集结部队准备16日再次发动进攻,并电报彭总:
“从整个情况来说,今晚继续攻砥平里原为有利,但准备来不及,又会形成仓促作战,故于今明两日进行准备,调整兵力、火力,决心明晚攻歼该敌,估计准备后再攻是可能将该敌歼灭的,但如明晚万一再打不下,攻势可能形成胶着,对我不利(因敌形成据点防御,我炮火又少)。如果打,则决心以三至四天时间,顶住敌人增援,彻底歼灭之。否则,将主力撤至横城以北,求得再从运动中歼敌如何?请示”。
彭总和志司等首长在细致研判战场后下令当日下午五点三十分停止进攻。16日拂晓,志愿军战士开始撤至汉江北岸,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至此结束。
发布于:天津市